目前分類:嬰幼兒的疾病 (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作者:陳詩婷




(撰文/陳詩婷 攝影/吳美瑤)


你知道嗎?只要指甲過長,
藏匿在指甲縫的細菌就是短指甲的5倍,
尤其是小嬰兒,特別喜歡吸吮自己的手指,
手上的細菌最容易趁機而入,
該怎麼替小寶寶剪指甲,可是大有學問喔!


各位家長要小心!指甲縫可是細菌、微生物及病毒藏身的大本營,尤其是小嬰兒的手整天東摸西摸,又特別喜歡吸吮自己的手指,病菌很容易就被吃進肚子裡,常見引起嬰兒的腸胃問題,或是寶寶抓傷自己皮膚而引起感染等症狀,多半都是因為孩子的指甲太長,藏匿細菌汙垢所致。基於此,各位家長一定很想知道,該怎麼正確替小寶寶剪指甲呢?寶寶指甲多長時該剪?又大概要保留多長的長度?種種替寶寶剪指甲的問題,《優活健康網》邀請經手過千餘位寶寶的育兒專家林芝鈴告訴你/妳!


林芝鈴說,只要看到寶寶的指甲長出多餘白白的指甲,就應該替寶寶剪指甲了!但因為寶寶容易亂動,所以幫寶寶剪指甲,大多數的人認為最好的時機就是趁著寶寶不動時,比如:「睡覺」時,小心的為他們修剪。然而,林芝鈴提醒,其實在寶寶睡覺時剪指甲是很危險的喔,因為寶寶睡著時有時會突然間抖動,這是正常的神經反射,所以有可能會不小心減到肉,倒不如在寶寶清醒時,藉由分散他的注意力,讓寶寶乖乖的坐下剪指甲。


此外,也應選用適合嬰兒的專用指甲剪,形狀是鈍頭,成弧形的指甲剪。以下,我們就請林芝鈴來幫我們解答,替寶寶剪指甲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1》要抓住寶寶的小手
替寶寶剪指甲時,第一個步驟就是抓住寶寶的小手,避免孩子因為晃動而被指甲剪弄傷。

2》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嬰兒的手指
家長應將一手的指拇和食指牢固地握住嬰兒的手指,拿剪刀的另一隻手,從寶寶的指甲緣的一端,沿著指甲的輕輕地壓動剪刀剪,將指甲剪下。切記不要使剪刀緊貼到寶寶指甲的尖處,以免剪到寶寶指甲下的嫩肉,而剪傷嬰兒的手指;或者剪太底,容易讓寶寶的指緣發炎。

3》將剪過的指甲緣磨鈍
林芝鈴說,因為剛剪好的指甲緣很刺,為了避免寶寶用手抓臉部或其他部位時,不小心被刺的指甲刮傷,所以家長們要注意,替寶寶剪完指甲時,應該檢查寶寶的指甲緣有沒有方角或尖刺,並用用剉刀或磨甲機,替寶寶的指甲磨鈍。

4》帶寶寶洗洗手、洗洗腳
剪完指甲後,因為指甲下方藏有污垢,家長們應該帶著孩子,用水洗乾淨雙手,以免孩子吃進髒髒的手,不小心被細菌或病毒感染。



▲寶寶的手跟腳都用同樣的方法修剪。


此外,林芝鈴提醒,如果不小心誤傷了寶寶的手指,應盡快用消毒紗布或者棉球按壓傷口,再塗一些消炎軟膏或碘酒,避免傷口發炎。


如何正確的替寶寶剪指甲,各位家長知道了嗎?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







腹瀉脫水 運動飲料補不回


















在醫院值班時,常遇到小朋友因腹瀉被禁食,哭著想吃東西,家屬整晚反覆問醫護人員:「可以讓他吃東西嗎?」

前幾個月在門診遇到8個月大,已腹瀉一周的小嬰兒,媽媽說:「已經把他的副食品都停掉了,只剩配方奶,為什麼還是一直拉呢?」而從以前到現在,腹瀉病人最常問的是「要喝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嗎?」

過去嚴重腹瀉的病人剛住院時,常被要求禁食,直到腹瀉改善,才能吃清淡食物。根據2011年The Cochrane Library實證研究,10歲以下急性腹瀉的兒童,在矯正脫水後,超過12個小時才開始吃東西的一組,在點滴注射量、嘔吐次數、住院天數、是否造成慢性腹瀉,和較早開始吃東西的一組,並無統計學上差異。因此,如果沒有腸穿孔等併發症,腹瀉並不需要刻意禁食。

腹瀉時該吃什麼呢?母奶、配方奶、米食、麵食、新鮮水果、蔬菜、瘦肉、優格等,符合年齡的正常飲食都可以。但要避免太甜(含大量單醣)的食物,如碳酸飲料和市售果汁等。太油的食物平常就可能引起腹瀉,此時也該避免。嬰兒如果有乳糖吸收不良,可以使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

上述腹瀉一周的小嬰兒,媽媽雖捨棄了米精等副食品,卻增加了配方奶的量,如此反而可能因乳糖吸收不良,延長腹瀉時間。因此,正確作法應該是維持原有的副食品,或改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

「腹瀉時喝運動飲料來補充水分」是長久以來的迷思。市售運動飲料針對流汗設計,相較腹瀉專用的口服電解質液,電解質濃度不及一半,醣類濃度又為兩倍以上。

如果將運動飲料稀釋以降低醣類濃度,或許可以避免加重腹瀉,但這樣一來電解質的補充卻又更缺乏了!因此口服電解質液才是矯正腹瀉脫水的最佳選擇。

脫水程度是腹瀉病人嚴重與否的重要指標(見左表),輕到中度脫水,一開始可按照體重,每公斤給予50至100c.c.口服電解質液,在4小時內分少量多次給予。

另外,可在每次吐或拉之後,給予10公斤以下幼童60至120c.c.,10公斤以上兒童120至240cc口服電解質液,補充水分流失。如果嚴重脫水,則應趕快注射點滴以矯正脫水,避免電解質不平衡等併發症。

















【2012/05/08 聯合報】@ http://udn.com/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乳能止痛?台北榮總以60名新生兒進行試驗,半數嬰兒在扎足跟採血前先餵食2c.c.母乳,結果這些小朋友因恐懼、疼痛而哭泣的時間縮短一半,心跳、呼吸也較為平穩,連臉部表情都比較放鬆。

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前夕,台北榮總昨天展示實證照護運用,包括採血、打針前先餵母乳,減少嬰兒疼痛反應,還以衛生棉幫早產的「巴掌仙子」製作小尿褲,充分展現護理專業。

新生兒一出生就要接受一連串疼痛處置,包括足跟採血、肌肉注射維他K1及接種疫苗等。

北榮嬰兒室副護理長李延慧說,多數人以為嬰兒那麼小,不會痛,但事實上,若醫護人員未能察覺,或誤解新生兒對疼痛的因應能力,恐留下不愉快經驗。

北榮護士翻閱文獻後發現,靜脈抽血前先餵新生兒喝母乳,能有效降低哭泣時間、減緩疼痛,使嬰兒出現疼痛生理反應及行為變化的時間較少。北榮以60位新生兒進行試驗,半數在採血前餵哺母乳,半數則無,得到與文獻相同的結果。前年年底開始,北榮護理人員在採新生兒腳跟血前,已例行性餵哺母乳。

李延慧說,有的新生兒在採血前1小時,媽媽就先親自餵哺母乳,無法親餵者,由護理人員兒收集2c.c.母乳,在採血前2分鐘先餵食,新生兒疼痛反應明顯減緩,哭泣時間縮短一半,有些寶寶甚至扎完後很快睡著。

母乳為何能止痛?李延慧說,母乳裡的褪黑激素前驅物與腦內啡有關,能刺激腦內啡分泌,達到止痛效果。「打疫苗之前也有效。」

不過,李延慧提醒,孩子吃進母乳量較多,最好提前一小時餵哺,並間隔半小時再讓孩子接種疫苗,以免吃太飽哭鬧,導致吐奶。







【2012/05/08 聯合報】@ http://udn.com/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英研究:嬰兒餓了再哺乳 智商較高


 


TVBS2012年3月19日 下午12:41




最近有一項英國研究發現,媽媽哺乳時間會影響到嬰兒腦部發展,研究結果顯示,嬰兒肚子餓了,媽媽就會哺乳的小Baby,比定時喝奶的小孩還要來的聰明;對此國內有醫師也支持這項研究,醫師分析,因為小朋友情緒會影響大腦發展,餓了就能喝奶的嬰兒,相對之下,心情比較穩定。

可愛的小Baby抱在懷裡,媽媽哺乳是親子特別親近的時刻,英國有研究發現,餵母乳的時間點影響到寶寶智商。民眾:「老一輩的人說小孩有吃就會長,所以好像餓了就給他吃,會長的比較好,想讓小孩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何時餵奶,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習慣,英國學者研究1萬多名小孩,以他們4週大時哺乳方式做研究,發現餓了媽媽馬上哺乳的小孩,比定時哺乳的孩子還要聰明,國內部份醫師也贊成這種哺乳方式。台大婦產科醫師徐明洸:「寶寶在飢餓的狀態,有需求的時候能馬上得到解決,可以減少他的焦慮,對小朋友來講,在發育過程中還算滿重要的事情。」



研究發現,肚子餓了馬上得到母親安慰的寶寶,能產生喜悅的感覺,嬰兒情緒好、有助大腦發展,不過這項研究可能還受其他因素影響,媽媽們哺乳時間和次數,還是得依照寶寶身體狀況,請教專業醫師,比較適當。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分享




什麼樣子的媽媽是個合格媽媽?

是那種孩子病了,整天抱著去醫院打點滴,顧不上自己喝一口水、吃一口飯,眼巴巴盼著自己的寶貝兒快些好起來的媽媽麼?


當然不是,這樣的媽媽一定是育兒考試不及格的母親,才會如此遭到心靈和肉體的懲罰,要知道孩子每一次生病的痛苦,都是抽在母親心上的鞭子啊!


沒有育兒經驗的媽媽,往往讓孩子跟著自己的無知遭很多罪。如果能有人告訴她們:只要做到眼尖、手勤,就可以讓孩子少生病,少遭罪,那麼絕大多數媽媽會高高興興地去做,不會偷懶。


我很幸運,在我的女兒剛呱呱落地之時,家裡來了一個中醫兒科專家朋友看望我和孩子。她教了我受用頗多的“育兒三字真經”,我回憶起來,加上個人經驗總結如下:



第一、要防“火”


作為孩子的母親,防“火 ”意識要強,發現火苗,及時熄滅,避免後患。這裡的“火”,指的就是小孩子容易上的內火。老百姓常說:“小孩子就怕有火,有火才會生病。


”兒童屬“純陽之體”,生命力旺,新陳代謝,生長髮育迅速,容易出現陰陽失衡,陽盛火旺即“上火”的現象。


而“上火”現象不僅容易發生在乾燥的秋冬季,每逢換季或者炎熱的夏季也是寶寶“上火”的高發期,因此這幾個節骨眼兒,孩子也最能折騰家長。


要是能保證孩子體內沒有火,基本上,當爹媽的也不會經常火急火燎地抱著孩子上醫院了!


火,一般不是一下子著起來的,孩子的內火也不是一下子就積成病的,一般都有徵兆可以發覺。


那個老中醫教我:每天給孩子洗澡時或哄睡覺前注意觀察孩子的幾個關鍵地方---


1.肛門:小孩子的肛門正常時是粉紅色的,腸內有熱時,就會呈現紅色,顏色越深,說明體內火越大。一旦發現是紅色,就要給孩子吃些祛火的蔬菜或水果,比如番茄、白菜芯、甘蔗汁、或是喝點淡竹葉水、淡藤茶什麼的。一般用梨絲、白蘿蔔絲、藕絲滴上蜂蜜,沁出汁來給孩子吃了、喝了就很管用了。總之,一定是孩子喜歡的,能接受的,但不要太寒性的食物。這時,一定記住不要讓孩子吃的過飽,尤其是熱量高的食物,儘量不吃,速食更是要絕對禁止。


2.眼角:如果眼角有眼屎出現,說明孩子有肝火了,這時的孩子往往容易發脾氣,不聽話。可以給孩子用生的嫩芹菜抹上花生醬和白糖吃,也可以榨些芹菜汁,煮粥喝。


3.舌頭:小孩子的舌頭、舌邊若是發紅,說明有心火了。這時的孩子通常白天愛口渴,晚上愛折騰,睡不好覺。祛心火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趕上夏天,可以買鮮蓮子,剝了直接給孩子吃。還有茭白和茄子,最好素炒、蒸,不要用多油。


4.嘴角:仔細觀察,有些孩子經常口角有“白茬兒”,是口幹引起的,說明有了脾火。可以尋來柿餅上的柿霜給孩子沖水,或是買來楊桃,給孩子吃。要是口舌生瘡、舌苔發黃,厚膩,那就趕緊給孩子吃點至保定之類的小中藥,趕快把火滅了,否則,孩子很快就會給你顏色看看。


5.大便:每次孩子大便時,家長都應觀察孩子,是否便得輕鬆,順利,孩子表情如何。如果孩子很痛苦,很費力才便出來,大便又不是軟黃便,同時還有口臭,那就是有胃火了。儘量給孩子空空胃,少吃點,喝點小米粥、百合粥,荸薺煮水或榨汁,都可以除胃火。


6.手心:經常牽著孩子小手時,就摸摸孩子手心兒,如果是涼涼的,潮潮的,那就放心了。如果是幹熱幹熱的,晚上還出汗,那就是有虛火了。這樣的孩子,體質弱,還不能用寒性大的食物,傷著了,反而更難辦。給他捏捏積,搓搓腳心,是個不錯的辦法。一般七八歲以內的孩子,是不需要用藥的,只需小兒推拿就可解決問題.



第二,防“蔫 ”


小孩子發燒感冒或生病之前,都有先兆,一般及時處理,多喝點熱水,蓋上被子,平躺休息,就會轉危為安,或是減輕症狀。


像霜打了的花一樣,耷拉了,不愛說話了,或是莫名的煩躁不安,耍賴,都是身體不適的語言。這些小孩子不會表達,可是大人得從他們的身體語言裡看出來。


還有,判斷孩子發燒是因為玩大發了,還是真的生病了,也可以從是否“蔫了”來判斷,要是沒事兒,孩子不難受,他就該玩玩,該吃吃,沒個不高興的。這個尺子,來判斷幼兒急疹,最有效。



第三,防“旱”


都說孩子水靈靈的,惹人喜愛,那還真是的,因為孩子含水比成人多,大約75%都是水!而且孩子體積總量小,要是缺一點兒水,也是不小的百分比了。所以,一般孩子生病,缺水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說,孩子在該喝水的時候,沒有及時喝上水。


一般早晨起來,孩子要喝些溫水,喝點稀的,上午還要吃水果,白天出去玩,也要隨身帶著水,最多隔半個小時就要喝一次水。晚上睡前不敢多喝水,小孩子膀胱小,喝多水就睡不好覺了。但是睡前一個小時要喝水,這樣可以把下焦的“毒素”在睡前大部排出去。


"不要等渴了再去喝水",這是媽媽從孩子小時候就要教給孩子的喝水原則,會讓他受用一輩子!因為身體有了足夠的水,才能正常運轉,不會出毛病。


我牢牢記住這老中醫的“三字經”,眼尖加手勤,孩子從此也很好帶,不愛生病。


這裡,還要介紹我在做加拿大移民醫生時,碰到的一個新疆康復科女醫生傳授我的經驗:經常給孩子做按摩,不僅長個兒而且不愛生病。她告訴我的幾個關鍵部位是:


十個手指的側面、手心、腳心:經常搓搓,可以祛火。


膝關節兩側:促進血液迴圈,關節軟骨養分供給,健脾。


從頭頂正中到尾椎骨末端:這是膀胱經走行之處,促進智力發育。


後來,我按照她的方法做,很有成效,而且我自己還總結出一個經驗:


每次孩子臨睡,把你的手搭在孩子腦後,從大椎一直往下摸,如果發現哪一處溫度比別處高,比如肺俞高,對應的是肺,那麼孩子肺內有熱,就要想辦法把肺火祛了;看看是不是大便幹了,要是幹,就得瀉瀉,吃點百合粥,涼拌萵筍絲,或是空腹喝點香油冰糖水也行。


要是膀胱俞溫度高,就要多喝水,可以適當煮點魚腥草或是蒲公英,把濕熱通過尿給排出去。


“要想讓孩子少遭罪,當媽的得多受累。”想想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但是,話說回來,就是我上面說的這點累,應該還是比伺候發燒生病的孩子要輕鬆多了,至少你在做我教你的這幾點時,心情是愉悅的,不僅防病,還能與孩子增進親子之情。而且,哪個當媽的即使再能吃苦受累,也不願意遭那個看著孩子受苦,自己心靈倍受煎熬與折磨的罪啊!


寶寶"火"來誰擋? 媽媽學做私人按摩師


一旦發現孩子有上火現象,家長要及時給孩子“滅火”。劉納推薦了一套按摩去火的方法,“對8歲以前的小孩,用推拿按摩的方法是最好的。我記得一個中醫說過一句話,他說小孩子是純陽之體,能治他的病的藥就在他身上,‘身上自有大藥’。我的女兒是剖腹產,我是醫生,知道剖腹產的孩子特別容易得先天感到失調症,因為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孩子一生下來,我就經常給她做撫觸按摩”。


1、捏脊


具體做法是:把手搭在孩子脊柱上面,覺得哪個地方有熱,這個地方就要多多地從下往上搓,可以去火。不管愛不愛生病的孩子,每天捏脊兩次,可以增加免疫力。


2、按摩天柱穴


有的孩子體質比較弱,家長怎樣讓體質弱的孩子強健起來?有一個特別好的穴位,就是天柱穴。脖子後面有兩條筋,天柱穴就在後面凸起的地方。經常按一按,擦一擦,讓這個地方受一些刺激。經常做,孩子的火就會下去。


3、刮大椎穴


孩子經常咳嗽,是有肺熱。可以拿刮痧板刮大椎穴附近,這個地方會出現紅色的痧。


4、按摩天突穴


有的孩子特別容易得支氣管炎,愛咳嗽,可以按摩兩個穴位。一個是孩子第二個鎖骨跟肩關節交界的地方,可以經常按一按,對預防咳嗽特別有好處。另外一個是天突穴,在鎖骨中間。


5、搓檀中穴


孩子免疫力比較差的,每天晚上睡覺前,拿柔軟的幹毛巾,給他搓一搓檀中穴。14歲以前小孩的胸腺還在發揮功能,經常按摩,可以讓胸腺細胞比較活躍,使免疫系統比較堅固。


6、搓手指


建議早上家長送孩子去幼稚園的時候,或者是散步溜彎的時候,可以經常搓一搓孩子幾個手指的側面。這對應的是孩子的消化道,對於去火、消除食積,還有增加免疫力都非常有好處。十指連心,母親跟孩子之間的交流也可以通過手來傳遞。


7、搓腳心

晚上可以給孩子搓一搓腳心。在腳掌上有兩塊肉,中間有一個坑兒,這個地方是湧泉穴,是腎的反射區,人體的能量都是從這個地方湧出來的。經常給孩子搓一搓湧泉穴,體內的火、毒就都排出來了,身體機能會比較健康。



提醒:按摩時要閉門關窗小心穿堂風


劉納提醒,家長給孩子按摩或刮痧時,一定要注意不能有穿堂風,不能讓孩子著涼。因為給孩子做按摩或者刮痧,等於是促進了血液迴圈,毛孔是張開的,這個時候有風邪進來,反而會加重病情。房間的窗戶和門一定要關上,然後再進行治療。比如說孩子肺有熱了,在肺這兩個地方,給他多按一按。孩子的元氣是藏在這個地方,家長經常給他搓一搓,孩子會感覺非常舒服。對於身上這些穴位,能夠經常刺激它,讓經絡更通一些,免疫系統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越早調整睡眠,越好! 大人輕鬆,小孩睡眠也正常。


我的大兒子10歲了,牛弟弟1歲4個月;在他們出生後,我 就開始調整。


不一定,要出生後,就開始調整;你也可以,滿月後,再開始都是ok的。



嬰兒 出生後,每天晚上睡覺時,( 備註:先買個小夜燈)


關大燈(日光燈)時,對嬰兒說: 弟弟(妹妹) 睡覺囉~~~


關大燈,開小燈(小夜燈)時,再對嬰兒說一次: 弟弟(妹妹)睡覺囉~~~


然後,把你的手,輕輕的放在嬰兒的眼睛上(注意: 是輕輕的把手放上去)


對嬰兒說: 弟弟(妹妹)睡覺囉~~~  (內,這個動作,請重複2~3次)


***把手輕輕的放在嬰兒眼睛上,嬰兒就會閉上眼睛***


這個動作,是讓嬰兒知道,閉眼睛就是要睡覺了。


如此,每天這樣反覆的做,嬰兒大概1個月左右,睡眠就會正常了!


晚上要睡時,一關大燈(日光燈),開小燈(小夜燈),


嬰兒就會自動閉上眼睛,還會 一覺到天亮。


(注意: 做嬰兒調整睡眠法,必須每天晚上固定時間,不可以太晚)



(相片來源:牛弟弟 生活照)


我的牛弟弟(小兒子),出生後,我就開始調整他的睡眠;


後來,牛弟弟(小兒子)三個月,我要回台北工作,把他交給婆婆帶,婆婆說:帶他很輕鬆。


這個嬰兒睡眠調整法,我 教過很多的媽咪;她們試過之後,都說很不錯。


以上,嬰兒睡眠調整法,給媽咪們做參考;希望 對你有幫助,能讓你感到輕鬆 ^_^


(FB網誌,寫於 2011年4月15日 0:51)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ww.pediatrics.com.tw
本書開始時已經提過:第一次排便的時間大約是在出生二十四小時以內、以後直到第三、四天才轉為一般普通的金黃色或黃褐色的糞便。 嬰兒出生前幾天排便的次數與吃奶的次數相近,接近一週大時,降為每天3至5次。吃母奶的嬰兒排便次數更多,時常到一天6至7次。 排便次數減少而且變得困難一般稱之為便秘,有不少學者習慣上將一週大便的次數少於三次稱之為便秘。但是次數只是一個參考小寶寶是否有便秘現象,是以大便的性質為標準。最好的大便,軟硬度是以類似牙膏(Paste-Like)最好,如果水份太多(腹瀉)或太少、太硬(便秘)都不好。有的大便太硬的寶寶,排便不順,可能用力了三、四次...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嬰兒按摩影片來囉---脹氣寶寶請媽媽自己學著做




 



分享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異位性皮膚炎寶寶越來越多,塗抹適合乳液、食用水解蛋白奶粉,遠離過敏症狀。


出生幾個月的小寶寶,全身紅疹,哭鬧不停,讓爸媽好擔心。皮膚科醫師指出,近年來,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越來越多,如父母都屬過敏性體質,應該至少讓嬰兒食用一年以上的水解蛋白奶粉。平時擦拭保濕乳液,減少過敏機率的發生。


創悅皮膚科院長李美惠醫師指出,許多人先天就有過敏體質,但如果沒被誘發,就不會有氣喘、皮膚過敏等症狀,一旦遭誘發,則過敏症狀就會接種而來。


許多小朋友攝取過多的高蛋白,加上很少接觸自然土地中的半抗原,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容易出現過敏反應。李美惠指出,新生兒最常從腸道誘發異位性皮膚炎。


李美惠分析,大分子蛋白比較難以分解,容易造成腸道刺激。如果父母本身就有過敏體質,例如氣喘、鼻過敏、異位性皮膚炎,寶寶先天就可能帶有過敏體質,要是食用一般奶粉,恐將誘發過敏反應,出現異位性皮膚炎。


一般建議,這個時候,應該讓具有過敏體質的寶寶飲用水解蛋白奶粉,直到腸胃發育正常,順利吸收及消化蛋白質為止。只要妥善照護,就能降低寶寶過敏反應。


另外,家長如幫孩子選購不適當的清潔保濕產品,也會造成皮膚的刺激,進而誘發異位性皮膚炎。例如含有介面活性劑成分的清潔用品就不適用於小寶寶。


李美惠指出,目前市售嬰幼兒清潔保養產品中,有些添加氨基酸,及使用低敏配方(如燕麥萃取物),不含蛋白質成分,除具有高度保濕效果,還可修復寶寶細緻的肌膚。臉及身體都可使用。


如果寶寶頭皮或小屁屁出現異位性皮膚炎,該如何照護?李美惠說,小屁屁相當敏感脆弱,如果常出現尿布疹,家長就應提高警覺,因為寶寶可能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


如果處於發炎急性期,則需塗抹藥膏,並注意保濕修護。李美惠解釋,保濕修護,可讓皮膚穩定,較不易發炎,因此,應長期擦適合的保濕修護產品。要是頭皮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可用藥水緩解症狀,清潔不宜過於頻繁,出門盡量能帶帽子。





許多家長擔心,寶寶過敏體質能夠徹底改善嗎?李美惠表示,70%過敏體質寶寶,到了青春期,就可痊癒。由於皮膚已有細微缺損,平時應擦拭保濕乳液,以強化修護,即能協助寶寶遠離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


李美惠指出,想要確實診斷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得等到寶寶兩歲以上,發作時,得使用抗發炎的藥物,平時則可幫寶寶塗抹醫立妥(Elidel)、普特皮(Protopic)等非類固醇的抗發炎劑,本文作者【聯合線上記者楊牧平報導/友華生技艾芙美A-DERMA】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成5家長錯用痱子粉、濕巾、凡士林處理尿布疹,恐致寶寶「紅屁屁」加劇!

誤用漢方痱子粉 3個月大男童尿布疹,紅疹潰爛險傷「小弟弟」!
實驗發現:尿布抑菌能力普遍不彰 醫師籲:把握防護3原則 遠離紅屁屁
高溫濕熱的夏季將至,寶寶的尿布疹危機也來報到!一份最新調查指出近
9成寶寶都曾陷入紅屁屁危機,其中更有寶寶因引發細菌感染,而從輕微紅疹現象加劇至潰爛、化膿甚至蜂窩性組織炎等嚴重問題!然而調查中卻發現,75家長處理尿布疹有迷思,誤用痱子粉、濕巾、凡士林,甚至民俗偏方「黑麻油、茶葉水」,反讓尿布疹更趨嚴重!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皮膚科施一新主任的一份實驗也發現,目前市售尿布普遍抑菌能力不彰,對於寶寶尿布疹問題恐無法有效改善,因此呼籲家長應把握「勤更換、用清水、重抑菌」的防護三原則,幫助寶寶遠離紅屁屁。



夏季濕熱尿布疹好發 2歲以下嬰幼兒難逃紅屁屁危機


調查:75家長誤用痱子粉、濕巾、凡士林 恐越治越嚴重!




根據一份最新針對逾10002歲以下嬰幼兒家長進行的「家長對尿布疹處理認知與行為」調查發現,高達近9成家長曾遇過寶寶尿布區紅疹問題;施一新醫師也指出,國內平均2歲以前嬰幼兒幾乎都有罹患過1次或1次以上的尿布疹,因此尿布疹可說是家長照護寶寶時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施一新醫師進一步解釋,尿布疹發生原因為寶寶尿布區皮膚長期處於尿液及糞便的潮濕尿布環境中,跟皮膚接觸、摩擦後而造成的紅疹現象;夏天由於天氣較熱,寶寶排汗較多,包尿布的屁屁受到汗液、尿液及糞便刺激頻率也相對提高,因此特別容易形成尿布疹。




儘管尿布疹問題在家長間如此常見,但家長對尿布疹的處理方式卻普遍存在迷思!問卷調查發現,有75家長曾誤用痱子粉、濕巾、凡士林等非正規醫療方式處理尿布疹,甚至還有家長使用民俗偏方「黑麻油、茶葉水」改善!施一新醫師強調,寶寶患尿布疹時,建議家長儘量單獨使用清水沖洗、擦拭屁屁,市售濕巾多含有酒精或其他化學成分,對於已產生發炎狀況的皮膚,都是額外的刺激,反易阻塞毛孔,使細菌在皮膚中繁殖造成發炎狀況加劇;而民俗偏方茶葉水含有咖啡鹼、茶鹼等多種生物鹼;黑麻油含有芝麻油脂,對於改善尿布疹也毫無幫助,只可能越治越糟!



家長輕忽尿布疹問題 6成未即時就醫


醫師:尿布疹若合併細菌感染 嚴重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問卷調查中同時也發現,有6成家長在寶寶出現尿布區皮膚紅腫、搔癢症狀時,並未及時就醫處理,而有就醫的家長中也有近3成是拖過48小時才就醫,也顯示出家長往往輕忽尿布疹的嚴重性。施一新醫師表示,當紅屁屁無法透過日常護理改善,就應立即就醫。尤其是尿布疹發生48小時後,尿布區中糞便和尿液中的酵素會分解尿液產生氨(俗稱阿摩尼亞),使寶寶皮膚的角質層受到破壞,進一步引起紅疹、紅腫等尿布疹現象,如果沒有適當處理,則易引發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等細菌感染,而出現皮膚潰爛等尿布疹惡化狀況。




施一新醫師進一步說明,尿布疹若同時感染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紅屁屁症狀恐會加劇至皮膚皺摺處如屁股溝內外發紅、腫脹,逐漸發展到患部出現小皮疹、水疱、皮膚潰爛脫皮,嚴重者會潰爛到露出真皮組織。若是感染金黃葡萄球菌,有可能形成一粒粒膿疹,從屁屁皮膚感染全身任何部位,甚至侵犯到深層而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因此醫師提醒家長,面對尿布疹絕對不能拖延、輕忽,因為小小尿布疹也有可能釀成大禍!



3個月大男童,因尿布疹險傷「小弟弟」


: 悔曾因貪圖方便用含酒精濕巾處理,反讓尿布疹惡化,差點毀兒一生!


3個月大的小沙米曾因尿布疹造成皮膚嚴重發炎,短短不到一周,從10元硬幣大小的紅斑,蔓延到超過一個成人巴掌大的紅疹,甚至波及到屁屁以外的皮膚,大腿及鼠蹊處都無一倖免。原來只有紅腫的屁屁皮膚,也因為小沙米的媽媽貪圖方便,用含酒精成分的濕巾處理紅腫問題,加上聽信親友推薦偏方,使用漢方痱子粉,反讓皮膚嚴重發炎到破皮、潰爛與化膿。最後除了就醫處理外,也開始改變平日清洗方式,用清水清潔屁屁,搭配具抑菌效果尿布,使重要部位幸好沒有因潰爛而造成永久性傷害!



實驗發現 尿布普遍未能有效抑菌 反成細菌溫床!


醫師呼籲:遠離紅屁屁 把握防護3原則


同時,施一新醫師也發表了「尿布抑菌性實驗」結果,在5種不同品牌的尿布中分別置入大腸桿菌130,000隻、白色念珠菌480,000隻,觀察時間延長及其細菌死亡的狀況。施一新醫師透過實驗發現,市面上不具抑菌功能的4種品牌尿布,經過四小時的觀察後,細菌死亡速度非常緩慢,尿布中仍有平均近10,000隻大腸桿菌、60,000隻以上白色念珠菌存活,其細菌存活量仍然可觀!施一新醫師也指出,實驗中具有抑菌效果的尿布其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等細菌的減少速度與數量都是最顯著的,因此若尿布未具有抑菌效果,恐讓已感染尿布疹的寶寶更受到細菌威脅,加重尿布疹症狀!



由於調查中發現,目前家長在選購尿布時,主要重視吸水力、透氣度,僅有不到1成家長會注意到抑菌力,施一新醫師更呼籲,家長在面對寶寶尿布疹時,應把握勤更換、用清水、重抑菌的遠離紅屁屁防護3原則:保持屁屁乾燥,每隔至少3~4小時就更換一次尿布,在更換尿布10~15分鐘時間皮膚可跟空氣接觸,讓屁屁透氣;保持屁屁乾淨,每次有排泄物後,建議都以溫水、或不含酒精與化學成份的濕巾清洗,及清潔乾布擦乾,避免尿液、糞便留在寶寶皮膚造成刺激傷害;選購尿布時需考慮尿布材質,除吸收力、透氣以外,也需考慮是否具有抑菌效果,讓心愛的寶寶可以「笑一夏」。


家長對幼兒尿布疹處理迷思暨尿布抑菌性實驗


尿布疹紅腫、破皮、皮膚嚴重潰爛 案例故事



案例姓名:小沙米


案例年齡(感染年齡):目前3個月大,出生1周就感染尿布疹



出生不到一周尿布疹找上門 皮膚紅腫、破皮、潰爛


: 悔當初輕忽尿布疹,險傷兒「小弟弟」!



今年二月初小沙米才出生一周時,屁屁就出現紅斑等輕微尿布疹症狀,但不到一周,紅斑從原本只有如10元硬幣般大小,波及到屁屁以外的皮膚,大腿及鼠蹊處都無一倖免。而原來只有紅腫的屁屁皮膚,在有16年護理專案背景的小沙米媽媽照護下,雖然一開始就知道尿布疹為常見的幼兒皮膚病,擦個藥、讓尿布常通風與透氣就會好,但因為自己貪圖方便用含酒精的濕巾處理紅腫問題,反讓小沙米的屁屁皮膚嚴重到遍布如一個成人手掌般大的紅斑。



途中更聽信親友推薦偏方,使用漢方痱子粉,反而讓屁屁皮膚嚴重發炎到破皮、潰爛與化膿,甚至連鼠蹊處的小弟弟都受到感染而出現紅腫及破皮的發炎現象,有將近半個月,小沙米每晚都會因為尿布潮濕而大哭,讓一邊做月子的媽媽每2小時就要起床換尿布,幾乎整晚徹夜難眠。



尿布疹後遺症難抹滅,小沙米一換尿布就尖叫!


: 現仍堅持用清水、勤更換、重抑菌三原則,顧好小沙米屁屁



當尿布疹漸漸好轉後,以為小沙米的痛苦就會減輕許多,但沒想到之前常因尿布疹的不舒服與痛讓小沙米產生反感,久了反而讓他產生對換尿布的抗拒,所以現在只要一換尿布,小沙米彷彿回到當時慘狀就會頻頻尖叫。每次的尖叫都痛進媽媽心理,而自責當初因輕忽尿布疹讓小沙米至今的陰霾仍揮之不散。



三個月大的小沙米在家人細心照料及就醫治療後,尿布疹及併發症都已痊癒,且在媽媽改變平日照護方式,用清水清洗屁屁及換具有抑菌效果的尿布,小沙米的尿布疹再也沒有復發。但媽媽只要一想到當初因為輕忽尿布疹的嚴重性,更因為自己錯誤的處理方式,讓小沙米白受罪,現在再也不敢輕忽任何出現的小警訊,除了會在第一時間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更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呼籲身邊的親友,絕對不能輕忽尿布疹的嚴重性,更把握每次用清水、2小時換尿布、及用抑菌效果尿布的平日照護方法,來預防尿布疹再度找上門。



本文作者【長庚醫院小兒皮膚科主任 施一新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臍帶血存不存?看全台媽咪怎麼說

分類:育兒知識
2011/05/11 09:13

【企劃執行/MamiHome編輯部;採訪/黃麗煌】


近年來,臍帶血幹細胞的運用越來越受矚目,不時可以聽到臍帶血移植的成功案例,加上業者強力宣傳以及少子化的社會環境下,為孩子儲存臍帶血儼然已成為趨勢。究竟臍帶血能做什麼?幫孩子儲存臍帶血真有必要嗎?以及臍帶血銀行這麼多,該如何評估?儲存臍帶血的媽咪們,當初的考量點為何?本月號為您深入追蹤,從國內外醫學研究、應用到台灣市場概況,完整揭開臍帶血的神祕面紗。

自1988年,法國一名罹患先天性範可尼貧血(Fanconi's Anemia)的5歲男童移植妹妹的臍帶血救治成功,為臍帶血臨床應用開啟了一扇大門後,臍帶血的研究與應用便廣受世人矚目。時至今日,臍帶血移植技術雖然進步不少,然而臍帶血的儲存所費不貲,使國內三大臍帶血公捐庫紛紛陸續亮起停收熄燈號,私人儲存的民營市場也因此趁勢崛起,小小一個台灣,民營臍帶血銀行便有11家之多,堪稱世界翹楚。


在少子化的社會環境下,一個家庭平均生產數不到2個,也就因為如此,更使得現代爸媽在生產前,對於是否儲存臍帶血這個課題感到相當猶豫。究竟臍帶血能做什麼?儲存的必要性如何?儲存設備又是否能支撐到需要使用時?醫師專家的看法如何?


在深入追蹤之前,本刊特地於100年1月份,於BabyHome網站舉辦了為期20天的「台灣家庭臍帶血儲存大調查」,試圖了解全台媽咪們對臍帶血儲存的看法。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瞧瞧,到底有多少比率的家庭選擇儲存臍帶血?以及儲不儲存臍帶血的各自理由為何?

「台灣家庭臍帶血儲存大調查」問卷結果公佈

調查時間: 100年1月

調查謀體: Baby 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

調查對象:台灣媽咪

有效樣本: 2172份

臍帶血能做什麼?

近年來,在媒體廣告強力宣傳下,幾乎只要是孕媽咪都聽過「臍帶血」,然而聽過歸聽過,很多人並不真的清楚什麼是臍帶血?保存下來又能做什麼?目前國內外臨床應用成功狀況又如何?所有關於臍帶血的研究&應用資訊,就讓本刊帶您深入了解,讓您徹底認識臍帶血!

什麼是臍帶血?臍帶血顧名思義,就是寶寶出生時,仍留在已切斷的臍帶與分離後胎盤中的血液。以往,它們通常直接被丟棄,直到70年代(約1986年左右),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首度發表人類新生兒的臍帶血中,存有不遜於骨髓,能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的豐富「造血幹細胞」後(以下簡稱臍血幹細胞),臍帶血便開始受到醫學界的重視。

臍帶血--上天給孩子出生的見面禮

1988年,全世界第一例臍血幹細胞於法國移植成功後,時至今日,國際間已成功完成許多臍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也因而讓臍血幹細胞,在歐美享有The First Gift (意即上天送給孩子出生的見面禮)的美譽。

我國當然也不例外,當中又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幹細胞移植團隊的經驗最為豐富,該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江東和表示,長庚自2003年成功移植臺灣首例重度海洋性貧血個案後,至2011年1月,已成功完成 75例臍帶血移植,並以非親屬臍血移植,治癒了38例重度海洋性貧血、13例白血病、5例免疫不全症候群、3例骨質石化症(大理石寶寶)、5例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以及2例範可尼貧血(Fanconi's anemia)的病童,成功率已超過九成。

豐富臍血幹細胞--取代骨髓&周邊血幹細胞移植

江東和醫師提到,造血幹細胞的功能,在於植入人體內後能繁殖分化、增生成各類血液細胞,因此可用於治療血色素及血液功能障礙疾病、先天新陳代謝失常、惡性腫瘤、自體免疫及免疫功能缺陷類病變。不過「造血幹細胞」並不只存於臍帶血,事實上廣為人知的骨髓移植,移植的正是骨髓造血幹細胞;而近年來亦相當受矚目的周邊血幹細胞,則是以純粹捐血小板的方式,來分離出體內健康的周邊血造血幹細胞。

※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目前可應用範圍列表

儲存費用昂貴---移植花費至少高2~4倍

相較於骨髓和周邊血尋求不易、對捐贈者副作用較高,移植病人也易出現對抗宿主等等反應,臍帶血因早已收集儲存,隨時都可解凍備用,因此自然能有效縮短移植前的準備時間,讓病患能及早接受移植,且收集臍血時對捐贈者完全無副作用,移植病人對抗宿主的反應也較緩和。

不過臍帶血收集與儲存皆所費不貲,據國內三大公捐中心龍頭—台灣血液基金會臍帶血庫醫學主管謝輝和醫師表示,以台灣血液基金會目前臍血庫儲存數2156袋為例,一年保存費用光是液態氮就需要一百多萬,而這尚不含配對與人事管理費用,也因此臍帶血移植費用,自然會較骨髓及周邊血移植來得高昂許多。

臍帶血v.s骨髓、周邊血幹細胞---特質不同,選擇時各有考量


臨床應用上,江東和醫師表示,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第一考量仍是骨髓及周邊血幹細胞,其次才考慮臍帶血,這並非出自金錢考量,而是雖然骨髓及周邊血幹細胞的排異性強,移植病人出現對抗宿主的機率較高,但對抗惡性血液疾病時有時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於非惡性疾病(如重度海洋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先天免疫缺乏等疾病),併發症自然越少越好,這時便可以臍帶血為優先考慮。不過江東和醫師也強調,上述考量並非絕對,實際應用時仍須依個案狀況判斷。


臍帶血應用一般來說並沒有年齡或性別的分別,只是臍帶血的量很少,對小孩的移植較大人有用,因此大多用在小於18歲兄弟間或人類淋巴球抗原(HLA)雷同之非親屬移植;以長庚醫院為例,在目前成功移植個案中,年齡最小的只有2個月,最大則為17歲。

臍血移植--一個彌補上天錯誤的機會

目前國內雖已有不少臍血移植成功個案,甚至有不少個案特地跨國來台進行臍血移植,不過江東和醫師表示,相較於日本、歐美國家,台灣的臍血使用率仍相對偏低;以重度海洋性貧血為例,傳統治療方法為定期輸血、吃排鐵劑,終其一生都必須如此,費用相當可觀。

據了解,長庚以臍血移植治癒重度海洋性貧血已累積有38例。江東和醫師提到,臍血移植當然有風險,不過相對於骨髓、周邊血,臍血幹細胞對抗宿主的機率低,移植後疾病未再發存活率已有九成;況且定期輸血也並非完全沒有風險,若臍血移植成功,患者便不必再依賴輸血度日,就像一個彌補上天錯誤的機會,是值得考慮的。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寶寶的16種體態語言



新媽咪常常因為搞不清寶寶究竟有些什麼需求,而在他面前顯得驚慌失措或者束手無策。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嬰兒什麼都不懂,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嬰兒天生就具備思維的能力,只要媽咪細心觀察,嬰兒的一舉一動,也就是寶寶的體態語言,包含了成千上萬的資訊,媽咪可以據此準確地瞭解寶寶的心理需求,並適時給予最貼心的照料。



描述1:寶寶皺起鼻子,嘴裏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寶寶的悄悄話:媽咪,我煩著呢!



描述2:一向喜歡與媽咪對視的寶寶突然開始不耐煩地躲避媽咪的目光,打哈欠,或者乾脆眯縫著雙眼不理睬媽咪。


   寶寶的悄悄話:哦,媽咪,我累了!拜託,請讓我安安靜靜地待一會兒。


  


描述3:寶寶澄澈的眼底亮光閃閃,口角牽動,笑容驟現,與此同時,雙手晃動,一副悠閒自在的模樣。


   寶寶的悄悄話:唔!我吃飽了、喝足了,尿布也很乾爽,感覺很舒服,沒有任何煩心的事情。除了笑,還有什麼能表達我此刻的心情?


  


描述4:寶寶瞪大雙眼,將背部弓起,伸開的雙手突然緊握成拳頭,腳趾彎曲,全身悸動。


  寶寶的悄悄話:哇,好可怕的聲音!(天啊,我要掉下去了!)……我害怕,我要逃離這個可怕的環境!媽咪,快來保護我!


  


描述5:媽咪俯下身來看著寶寶。寶寶注視著媽咪熟悉的臉,突然開心地笑了。


如果媽咪不抱寶寶,寶寶的笑容便會消失。


   寶寶的悄悄話:嗯?那不是媽咪來了嗎?好開心啊!可是媽咪怎麼不抱我啊?嗯哼,媽咪抱抱!


  


描述6:寶寶癟起小嘴,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隨即啼哭起來,聲音越來越大。


   寶寶的悄悄話:媽咪,我尿布濕了(不舒服了、媽咪好久沒理睬我了……)


   [愛心提醒:如果寶寶不停地哭鬧,但被媽咪抱在懷裏就平靜下來,很可能是媽咪抱寶寶太多,讓他養成了需要時刻抱著的習慣。如果按常規的方法怎麼都哄不住,就要仔細檢查寶寶是否身體有什麼不適,必要時帶他去看醫生。


  


描述7:寶寶睡眠不踏實,不停地吸吮舌頭、嘴唇,或者將小手往嘴裏塞,擊打雙頰,頭搖來搖去,仿佛在尋找什麼,隨即開始啼哭。


   寶寶的悄悄話:媽咪,我好餓啊!快給我運送糧草。


  


描述8:寶寶眉筋突暴,臉部皮膚發紅而且目光呆滯。


   寶寶的悄悄話:壞了,媽咪!救命啊,我要拉臭臭!


  


描述9:聽到媽咪的聲音,寶寶立刻轉過頭來,並隨著媽咪的移動而轉動頭部。


   寶寶的悄悄話:哦,媽咪!我是多麼地愛你!


  


描述10:寶寶自得其樂地玩弄舌頭,吧嗒嘴唇,吮手指,吐泡泡,舒緩地揮胳臂踢腿。


   寶寶的悄悄話:噓,我現在感覺很舒服,讓我自己玩一會兒,千萬別打擾我哦!


  


描述11:寶寶一向神氣活現的雙眼突然黯然無光,並且顯得有些呆滯。


   寶寶的悄悄話:媽咪,我病了。快帶我看醫生吧!


  


描述12:每次媽咪拉開窗簾,寶寶便眯縫起眼睛,同時噴嚏連天。


   寶寶的悄悄話:別緊張,媽咪!我沒有感冒。光線刺激我的眼睛和鼻腔內神經,鼻子有點癢癢。


  


描述13:當媽咪和寶寶說話時,寶寶看著媽咪的臉,嘴唇不停地蠕動。


   寶寶的悄悄話:媽咪,我好喜歡你的聲音!請不要停下來,我也在學習說話。


  


描述14:寶寶睡在爸爸和媽咪之間,儘量將兩隻小胳臂伸得直直的,將爸爸媽咪隔離在有效的距離之外。


   寶寶的悄悄話:爸爸媽咪請注意,現在是我睡眠的時間,不是你們親熱的時間。


  


描述15:見到某人,寶寶扭轉頭,儘量躲避某人。


   寶寶的悄悄話:哦,拜託,媽咪說沒禮貌的寶寶不是好寶寶,我不能說不喜歡你,不過,你還是知趣點,離我遠遠的吧!


  


描述16:寶寶大腳趾後伸,甚至腳板僵硬指向地板,或者腳趾輕度彎曲。


   寶寶的悄悄話:媽咪,這是我疼痛的暗號。大腳趾後伸:疼痛不是特別厲害。腳板僵硬指向地板:疼痛劇烈。腳趾輕度彎曲:有點不太舒服。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炎秋媽媽對於嬰兒打嗝處理方法...是採取讓孩子打嗝不干擾


 


  就自己這些年的經驗...這是我觀察孩子是否有脹氣的指標


 


  通常孩子如果有打嗝..妳會發現孩子能睡得好~吃的好~而且打嗝完畢..


 


  她通常也會開始覺得肚子餓了或許醫學有很多解釋和緩解方法...


 


 但嬰兒時期的打嗝跟大人打嗝.....我認為是不一樣的!!過去老人家是認為


 


 那是腸子有通暢...而我也這樣的認為!!


 


           也發現當孩子有一段時間很密集的打嗝...孩子的體重也會很快的飆升..


 


 這是我多年來的觀察...有些媽咪也有這樣的發現~所以當孩子打嗝時..就抱抱她


 


 或者頭部稍微墊高~陪著孩子互動....不要擔心太多   


 


        <嗆奶>..從我的孩子出生...我年老的婆婆就教我<從頭頂上未閉合的窗門.


 


 哈一口氣..然後拉拉她的耳朵>不是摸摸喔~而是拉一拉~揉一揉...休息一下..再


 


 繼續餵奶!!擔心拉耳朵會怎樣嗎?不會..在中醫理論~耳朵是有很多穴道..就算是


 


 不是嗆到...適度的揉揉孩子的耳朵是可以讓孩子成長更好


 


         當然這是我用了二十幾年的偏方..也是老祖宗的智慧~如果妳擔心..就不要


 


 學炎秋媽媽這樣做!!但過去我帶過的孩子都學會了<嗆到就拉拉耳朵>..而我長到


 


 這把年紀也是如此對待自己...還滿有效的~也想過我托育的孩子們各個鬼靈精


 


 是否跟常常有在刺激耳穴有關係??這可是中醫對活化大腦有幫助的論點喔!


 


 這個偏方有興趣的媽媽們可以試試...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嬰兒打嗝,嗆奶如何處理 .

分類:育兒需知
2011/04/27 08:00

打嗝是嬰兒期一種常見的症狀,這主要是剛出生 一兩 個月的孩子,神經發育尚不完善導致的。當他們受到輕微刺激,如吸入冷 空氣,吸奶太快、太急時,膈肌就會突然收縮痙攣,引起快速吸氣,出現打嗝現象。有的嬰兒打嗝的時間可持續510分鐘,看起來非常痛苦,家長也就變得十分擔心。


其實,打嗝本身對孩子的健康並無任何不良影響,沒必要過分擔心。人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神經系統的發育同樣需要一個過程。一般情況,孩子3個月後,打嗝現象會自然好轉。


一旦嬰兒出現打嗝,可如下處理:


1.先將嬰兒抱起來,輕輕拍他的背部,然後喂一點奶或溫開水。


2.將嬰兒抱起,用一隻手的食指指尖在嬰兒的嘴邊或耳邊輕輕地撓,一般到嬰兒發出哭聲,打嗝即會自然消失。這是因為嘴邊的神經比較敏感,撓癢可以使神經放鬆,打嗝也就消失了。


3.將嬰兒抱起,刺激足底使其啼哭,也能終止膈肌的突然收縮。


4.不要在嬰兒哭得很凶時餵奶,防止因為嬰兒吃得太急將大量空氣吞入胃內,引發打嗝。注意餵奶的溫度和加強腹部保暖也是避免嬰兒打嗝的措施之一。


嗆奶如何處理


嗆奶是正常的,新生兒沒有不嗆的。但是只要正確的處理就會好些,不僅讓寶寶不那麼難受,也會讓媽咪們少一些擔心!


首先,奶嘴要用最小的,不要等到寶寶已經很餓了在喂,那樣寶寶太急容易嗆到。判斷是否餓可以用手指輕點寶寶的嘴邊,如果寶寶在尋找那就證明餓了,沒 有就可以等等了。然後,奶的溫度要在367度左右,太熱容易燙到寶寶而導致嗆奶。奶的溫度可以用手腕的內側試,以不燙手為准。最後,當寶寶吃完奶後,要將寶寶面向懷裏抱住,豎起從上至下輕拍寶寶的後背,當聽到奶咯後在抱5分鐘左右再躺下,如沒有聽到,那就這樣抱著輕拍半小時左右在躺下就行了。


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新生兒喉嚨沒有發育好造成的,要補鈣.如果喝母乳的話.媽媽不防補些鈣,寶寶也能吸收到.因為我家也是這樣的.我的寶寶現在100 天了。也沒有這樣的情況了. 嗆奶時馬上抱起,或讓寶寶側臥。另外,當寶寶吃完奶後,要將寶寶頭搭在媽媽肩上,輕拍寶寶的後背,當聽到奶咯後過一會再躺下。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喝母奶 可降MRSA威脅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餵母奶的好處又多一樁!


長庚醫院最新研究發現,我國健康兒童鼻腔內帶有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比例正持續攀升,其中,北部學齡前兒童幾乎每10人中就有一人的鼻腔可以找到這株抗藥菌。所幸,研究也發現,持續哺餵超過6個月母乳,帶有這株抗藥菌的風險可下降1/3。媽媽們可別放棄這個協助孩子抗菌的機會。


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帶菌率7.8%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陳志榮在2005到2008年,採檢6000多名孩童的鼻腔檢體並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台灣5歲以下(含5歲)健康兒童,平均有7.8%鼻腔帶菌,且帶菌率在這3年間顯著上升。其中,又以北部兒童帶菌比例較高、約有9.5%,其次是中部的7.7%、南部的6.2%。


這項研究也發現,有上托兒所、幼稚園的孩子帶有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風險提高約5成,此外,家裡孩子比較多、帶有MRSA的比例也會相對高。每增加一名成員增加1.1倍帶菌率。顯示擁擠的環境有助這個細菌傳播。而哺餵母乳則可以降低帶菌,餵越久、效果越好。


近10年來MRSA在社區出現,不僅在健康人之間傳播,也造成健康兒童的感染,該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指出,這類社區型抗藥菌,多數造成皮膚、軟組織感染,引起嚴重病例的情形相對少,這也是社區型抗藥菌與院內的MRSA較大的差異。


社區型抗藥菌再感染率 較院內型高


不過這幾年來長庚醫院仍接獲部分因社區型MRSA導致的嚴重肺炎、膿胸等個案。像是先前就有一名5歲大的女童,原本健康狀況良好,入院前5天開始有咳嗽、喉嚨疼痛等症狀,後來開始出現食慾跟精神活動力逐漸下降,緊急送至急診,經過胸部X光檢查發現,已經有多處肺葉浸潤,原本收治在一般病房,後來血壓大幅下降,緊急轉至加護病房,終於把狀況穩定下來,最後判斷是MRSA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陳志榮分析發現,該院2004年到2006年,共有48位孩童出現2次以上MRSA感染,其中竟有7成是同一株病菌惹禍,甚至還有病童在相隔超過11個月後再次感染,還是同一株。換句話說,大多數的病童感染MRSA且接受治療後,雖然感染已經痊癒,細菌並沒有被清除,仍然在身體如鼻腔、腋下或會陰部等處帶菌,伺機再造成感染。其中社區型的MRSA比院內感染型MRSA有較強的再感染率,意味著社區型菌株比較容易在身體帶菌。


因此,針對這類重複感染的患者,建議主動篩檢,並有效投藥去除帶菌,例如鼻腔抹藥或以特定殺菌劑讓患者洗澡,杜絕重複感染。


~~~~~~~~~~~~~~~~~~~~~~~~~~~~~~~~~~~~~~~~~~~~~~~~~~~~~~~~~~~~~~~‵~


感謝鄭醫師的補充:




你好,關於MRSA,有一些補充,提供給你參考,資料來源出於鄭醫師的部落格


何謂MRSA?它的全名為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或Multiple-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簡稱MRSA),金黃色葡萄球菌本來就是在一般人的生活周遭甚至我們的皮膚都會存在的一種細菌,保守估計,全世界人口有約三分之一的體內可以找到這種細菌,在一般的健康情況下並不會對人造成任何問題。過去,金黃色葡萄球菌只會在弄傷皮膚或傷口會造成感染。但近來卻由於過度使用抗生素的緣故,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菌株已形成抗藥性。若免疫缺失出現時,縱然沒有傷口亦可以導致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見的症狀會是癤,甚至於壞死性筋膜炎。MRSA的感染對醫師的感染控制來說,藥物選擇非常有限,在醫院一般會使用萬古黴素來治療,但現在也已發現了具有抗萬古黴素的葡萄球菌。可見,抗生素的濫用只會讓抗藥的細菌菌株發展更快。


對一般人來說,最容易培養出來的部位就是前鼻孔,一般的預防透過酒精消毒及洗手,也能發揮一定的防治效果,儘管如此,現在的社區型的傳播,才是最難預防的一環,因為健康的帶菌者會把MRSA帶回社區傳播。對免疫功能較差的人來說,MRSA的傳播才是健康上潛在的真正威脅。


最近國內的小兒科及感染科研究醫師發現:


台灣5歲以下(含5歲)健康兒童,平均有7.8%鼻腔帶菌,且帶菌率在這3年間顯著上升。其中,又以北部兒童帶菌比例較高、約有9.5%,其次是中部的7.7%、南部的6.2%。上托兒所、幼稚園的孩子帶有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風險提高約5成,此外,家裡孩子比較多、帶有MRSA的比例也會相對高。每增加一名成員增加1.1倍帶菌率。顯示擁擠的環境有助這個細菌傳播。而哺餵母乳則可以降低帶菌,餵越久、效果越好。


提醒大家,免疫力差的人,即便感染過MRSA,也不具免疫力,國內長庚兒童醫院的臨床案例分析發現:


2004年到2006年,共有48位孩童出現2次以上MRSA感染,其中竟有7成是同一株病菌惹禍,甚至還有病童在相隔超過11個月後再次感染,還是同一株。換句話說,大多數的病童感染MRSA且接受治療後,雖然感染已經痊癒,細菌並沒有被清除,仍然在身體如鼻腔、腋下或會陰部等處帶菌,伺機再造成感染。其中社區型的MRSA比院內感染型MRSA有較強的再感染率,意味著社區型菌株比較容易在身體帶菌。


對越來越頑強的細菌,人們要保持健康,只有從增加自己的免疫能力做起,以嬰兒來說,哺餵母奶超過六個月以上,寶寶被MRSA纏上的機率,風險就可以降低1/3,餵越久,風險降更多,曾有醫學中心的婦產科醫師語重心長地感嘆:現在小孩能吃到六個月的母奶的就算是非常幸運了,也就是現在寶寶吃母奶的比例及時間都偏低,這的確下一代健康的一大隱憂。所幸,現在勞保局有相關配套計畫,鼓勵生小孩母親可以留職,由勞保局支付部分薪水半年的方式來協助媽媽,建議大家可以多加利用,也盡量以母乳來哺餵,加強寶寶的免疫力,免於致病細菌的威脅。


文章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584&prev=-1&next=23567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運動飲料=電解質水嗎?



分類:醫藥問答

2011/04/17 21:56


網友問:


呂藥師,午安~


關於前幾天有新聞指說,市售的運動飲料的鈉含量的問題。運動飲料=電解質水嗎?


基本上在運動後建議補充這沒問題,那所謂在感冒時補充電解質=運動飲料,有益處嗎?


有人說都說要溫熱喝,有人說還是要稀釋,在感冒時若更需要補充,直接飲用也不好嗎?


那幼童呢?雖然有些牌子標榜低鈉,到底在平時大人小孩皆宜,還是平時就需稀釋,感冒可不需要?我家是都有準備低鈉的,100毫升42毫克左右。


有時老少都拿來當飲料喝,昨天有人說,補充太多對腎不好,嚴重會洗腎。


我有點被嚇到,因為小孩可能一星期來個一二瓶耶,那是不是過量了啊? 謝謝。


 


 


大鬍子藥師回答:


 


1.


運動飲料電解水。


飲料,永遠只是『飲料』。運動飲料,只是類似電解水的配方,還是以口感為主。


這邊說得電解水,是富含電解質如氯和鈉的特殊調製液體,不是電解直接過濾過得那種電解水。



上圖左邊是運動飲料,右邊是兒童專用的電解水。


人體一般滲透壓在300 mOsm/kg上下30 mOsm/kg。


上圖左邊運動飲料,電解質不夠多(,糖份含量沒照出來,懶得重照了),滲透壓偏高(約450 mOsm/kg),的確是和右邊的『口服電解液』滲透壓290 mOsm/kg有點差距。


 


2.


運動飲料的目的,是在『大量流失汗水』時再喝,比較有它的實質意義~『補充大量糖份和電解質』,不是平常『感冒保養用』。


感冒時,喝白開水最好了,喝運動飲料根本沒有特殊意義。『有人說』,通常是錯得。


當然,若只是一週一兩瓶,就當作是在喝飲料,電解質雖然是腎臟在代謝,但這樣的量腎臟負擔不會多嚴重,不至於到洗腎的地步。仔細看上圖,兒童專用電解水的電解質的含量還左邊運動飲料比較高呢!


事實是:電解水都是特殊情形使用,運動飲料~就只是飲料


至於一般人說感冒或腸胃炎時,把運動飲料稀釋一半說得法,只是因為運動飲料滲透壓太高,稀釋一半後更接近人體滲透壓,喝入腸道後,腸道會比較舒服,不容易產生滲透型腹瀉而拉的嚴重,如此而已,和臨床是否有什輔助效果,應該沒有太大關係。


 


3.


運動飲料如舒X,用在『輕微腹瀉』時補充水份及電解質是可以的,但要注意的是所含的電解質或糖份濃度超過10%以上時,就容易形成腸內滲透壓升高,反而引起上面說得『滲透型腹瀉』。


換句話說,嚴重腹瀉時,或許必須考慮是否要使用運動飲料了?我是不會喝的啦,感覺就是喝糖水而已。


如果是單次的軟便或稀便,當然稱不上是腹瀉,那麼喝運動飲料也就無妨了~反正喝爽的呀!


當然,在嚴重腹瀉時,最好還是選用電解水或是白開水,少量多次喝,腸道負擔最小。


問我喝什好?當然是去喝『別人家』的白開水,就這絕對不花錢又健康呀!


 


4.


其實運動完後喝一瓶運動飲料,可能也沒有太大實質意義。


因為運動飲料的含糖量太多。


如上左圖,一瓶350ml運動飲料,熱量約98大卡(28大卡/100ml x 350ml),運動完後來一瓶,雖然補充了流失的電解質及一點點水分,卻也把剛剛運動所消耗的熱量又補了回來。


結果,等於沒有運動到。


所以,『飲料』,永遠只是『飲料』。


就像『十全大補湯泡麵』,就只是『泡麵』,而不是『十全大補湯』。,這樣邏輯應該就能懂了。


 


5.


所謂『低鈉』可能也只是噱頭。


和一般電解水只差20mg左右的鹽份,但一包泡麵就超過1000mg,一口菜可能也超過20mg的鹽。所以,我覺得那是噱頭。


 


 


相關文章:


1瓶運動飲料熱量 得游半小時消耗
http://tw.myblog.yahoo.com/b8303053/article?mid=10824&prev=-1&next=10823


輪狀病毒活躍 嬰幼兒注意
http://tw.myblog.yahoo.com/b8303053/article?mid=10716&prev=10729&next=10696&l=f&fid=7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急退燒亂塞藥 傷幼兒肝腎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11.04.16 04:00 am 
 
  小兒怎麼用退燒藥 / 施靜茹 
 



調查發現,六成家長看到幼兒發燒到攝氏卅七點五度,就給退燒藥;醫師提醒,發燒是身體感染產生的症狀,應找出病因,非急著退燒。


書田診所日前在門診問卷調查一百名家長,六成受訪者在小孩發燒到卅八點五度時,就給退燒藥;百分之七的家長,孩子才卅七點五度就給退燒藥,理由是他們很擔心。


林口長庚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說,發燒其實是體內免疫大軍如白血球,和外來病毒、細菌作戰,所表現出來的症狀,除非是腦膜炎,否則發燒不會把頭腦燒壞。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說,除非小孩有先天性心臟病或代謝異常,否則給退燒藥只是讓孩子舒服一點


潘俊伸說,有家長用肛門塞劑為孩子退燒,以為多塞一點退得快,或未間隔四小時就給藥,結果小朋友藥物中毒。


現在家長大多知道,用阿斯匹林給孩子退燒,易發生雷氏症候群,所以會改用乙醯氨酚類藥物如小兒普拿疼,或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不過,潘俊伸表示,給小孩太多乙醯氨酚,可能幾天後肝臟就受損;而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可能有腎臟毒性;六個月以下嬰兒更應避免使用。


潘俊伸說,如果小朋友活動力仍佳,不見得要用發燒藥;若孩子頭暈、痠痛、活動力變差,才考慮給藥。


邱政洵建議,大小孩較容易測得腋溫,燒到卅七點五度,可考慮使用;透過肛門溫度計或耳溫槍,較能測得身體中樞溫度,卅八度以上再用。


【2011/04/16 聯合報】@ http://udn.com/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潔牙濕巾 ???…怪東西,我才不賣。



分類:鬍子專欄

2011/03/07 17:36



中午,一個媽媽進來,說要買網路最近很有名的『嬰兒潔牙濕巾 』。


昏倒,又有新東西了。


不過,老規矩,『連我這種爛咖都沒聽過得東西,一定有問題』。


馬上google一下,果然發現了大大問題。



 


問題…大條了。


 


1.


看成份,馬上看到『甜味劑、溼潤劑、PH調整劑』。


乖乖隆滴咚,不是要給baby用的嗎???


不管安全性如何,怎會有這些東西呀?


 


2.


PG溼潤劑是什?


PG就是常見的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看一下台大邱品齊醫師的『化妝品中的丙二醇成分面面觀』 ,裡面有寫到:


『…丙二醇在化妝品及藥品的應用上,依濃度的不同,主要是當作溶劑、塑化劑、吸水保濕劑、防腐抗菌劑、輔助活性成分滲透劑及角質軟化溶解劑使用。…


…但在化學品的物質安全資料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上,則提到了丙二醇對於皮膚及黏膜的刺激性。…


…其常見的用途來看,如果有其他更安全的替代成分可以使用時,就儘量減少丙二醇的使用及降低使用的濃度,這樣對於皮膚而言會更安全。…』


簡言之,那是一種用途很廣的成份,或許安全性沒問題,但若是用於baby的口腔中???


現在化學物已經夠多了,直接用這給baby嘴巴裡面???


我不要哩!


直接用紗布塊沾水不是更好嗎,什麼奇怪成份都沒有呀!


 


3.


現在工業污染已經很嚴重了,在飲食方面,當然希望越少化學添加物越好。


什麼是化學添加物?


很簡單的規則,不用太高深的學問就能簡單判斷:『我們在廚房看不到的調味料,就是化學添加物。


鹽?天然的成份。


糖?一般的白糖,是天然的成份。


沙拉油?雖然化學萃取的,但勉強也算是天然的,畢竟自然界裡有。


醬油?純釀造,無酒精無調味劑的,也是算天然的。


PG??? 廚房沒有這玩意兒一大包等著你加到菜餚裡吧!!??


綠茶多酚??? 自然界有,但不會單獨存在等著人採收。


木糖醇??? 安全性雖然沒有問題,但同綠茶多酚,在『大鬍子規則』裡,一樣是化學添加物。


 


我們大人都在乎飲食天然最好,那給baby用的東西裡,加了一堆化學添加物(例如PG丙二醇),用了會安心嗎?忍心給baby用嗎?


用在皮膚上我都有意見了,更何況是直接抹嘴巴裡?


牙齒是清潔了,但也吃下一大堆化學添加物呀!


 


結論:


網路上喊燒說這玩意兒好得,真的該打屁股。


這種東西自己用就好,有點常識的都知道,用『紗布沾水』這種阿嬤的方法,雖然麻煩一點點,(其實一點也不麻煩,一樣是一塊布,多了個沾水的動作而已呀!)但絕對是最安全,對baby最好的選擇呀!


再次強調,從網路上得到的是「資訊」、不是「知識」,離「學問」更是遙遠。


知識,就是力量


不懂,那看看大鬍子我的文章也勉強算是了。


炎秋媽媽的話:


     各位媽咪要記得炎秋媽媽敎妳們的方法..用紗布巾的四個角或者昰古代紗布


      繃帶自己剪長條對折~沾溫開水包覆食指~放入嬰兒的口中~請勿強深入!!


      而是放入舌尖再進去一些...讓孩子自己靠著吸吮摩擦...清潔自己的口腔~


      媽媽要做的是清潔牙床的部分喔!!


 


呂文軒藥師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CC 姓名及來源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輪狀病毒/價數、劑數多寡 無關保護力
 
2011/01/25 
【元氣周報/記者高詩琴/報導】


目前市面上的兩種輪狀病毒口服疫苗,分別是二劑型與三劑型,都是自費,價格大約是二劑型共五千元、三劑型共六千元。



台北市立聯醫婦幼院區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吳宗儒說,常有家長選擇疫苗時,誤以為疫苗的「價數」和「劑數」愈多愈好,「其實只是一種迷思」。價數是疫苗的製成原理,劑數則是疫苗的接種次數,兩者皆與保護力優劣無關。



吳宗儒比喻,寶寶對抗輪狀病毒就像是在外太空打星際大戰,敵人無所不在,難以防禦。而疫苗的價數就是寶寶防禦時所拿的「武器類型」,有些疫苗給寶寶「盾牌」,有些疫苗則是幫寶寶穿上「防護罩」。



目前已知常見的輪狀病毒型別有G1、G2、G3、G4及G9五種,二劑型與三劑型疫苗針對以上病毒型別皆可減低95%以上的感染機率。



二劑型疫苗因是以人類病毒減毒製作,可讓幼兒體內模擬自然感染、自動產生抗體,因此可對抗未來可能出現的新輪狀病毒型別,達到「防護罩」功能。



口服二劑型疫苗需於出生六個月內接種完畢,三劑型需於七個月內接種完畢。



※延伸閱讀》


 


‧抵抗輪狀病毒 寶寶需要「防護罩」
‧輪狀病毒/價數、劑數多寡 無關保護力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元氣周報】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98588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第二天哭鬧不休的寶寶--- 吹風機有神效



分類:案例報導

2011/01/07 21:50




今天帶實習老師跑來跟我報告病房親子同室『最新戰況』    說搞不定一位尖叫大哭兼不耐煩的寶寶


媽媽已經是第四胎    這胎是個妹妹    很會吸    媽媽也已經有奶水   只是奶水不夠澎湃   不若羊水般


流進嘴裡還能漱口    所以    寶寶只有前面幾分鐘努力吸    奶陣未到     她就用力哭    全病房都聽的到


媽媽也累到無法睡覺    吃飯    婆婆在一旁    一直下註解    無奶無奶   甲未飽啦    雖然不是很強勢


但跟寶寶的哭聲一搭一唱     產後疲累的媽媽看也快瘋了     我想起了 youtube 的影片    請老師試試用吹風機製造聲音給寶寶聽     老師試了後喜出望外    說有效有效    寶寶張大了眼   不哭了    一直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NgLcpO6tiI&feature=related


如果    家裡有隻保母狗也可以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om4ejIf6I&NR=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hA_TTKetyM&feature=related


阿嬤以為我們是用吹風機要給寶寶取暖     看到效果也傻眼在一旁    結果換他拿吹風機    我把寶寶抱成無尾熊式http://s837.photobucket.com/albums/zz297/willow_088/baby%20care/?action=view&current=2105f944.mp4


  輕拍跟搖晃     讓媽媽吃飯     可以安靜半小時以上喔    我還抱到護理站走了一圈    都沒在哭了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