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弱勢童 沒錢天天吃早餐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3/16 02:20 朱芳瑤/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朱芳瑤/台北報導】



早餐是一個麵龜、兩片吐司,或前一晚的剩菜剩飯;晚飯可能只有飯配蛋,或開一個罐頭充當配菜…。兒福聯盟調查,四成弱勢學童沒有天天吃早餐,兩成晚飯有一餐沒一餐,孩子「被迫偏食」,面臨吃不飽、菜色差、不營養、不新鮮的四大困境。



兒盟昨日公布「弱勢學童飲食狀況調查報告」,在全台十縣市隨機抽樣弱勢家庭比例高的四十九所偏遠學校,對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發出問卷,回收一五三六份,其中三○四份為弱勢學童。發現三成弱勢學童早餐花不到廿元,晚餐平均不到五十元,甚至有廿四%的晚餐連廿元都不到。



一成弱勢學童常在晚上睡覺前感到肚子餓,但家裡沒東西吃,孩子只好「喝水把自己灌飽」、「忍到隔天早上」,或催眠自己「不要想吃的東西」。



兒盟招待吃漢堡 阿龍想打包回家



小學四年級的「阿龍」家貧,一家五口住在租來的鐵皮屋,家中收入不穩定,連三餐都有問題。他每天都打包營養午餐回家,肩負一家五口晚餐的重任。



日前兒盟帶學校孩子來台北遠足,阿龍第一次吃麥當勞,熱騰騰的漢堡只咬了兩、三口就停下了。他低聲說,「媽媽與小翔也沒吃過漢堡,我想帶回去給他們吃…。」社工答應幫阿龍外帶三份漢堡,他才綻開笑容,臉上盡是滿足。



弱勢學童「小惠」來自外配家庭,全家六人只靠父親打零工過活,經濟十分拮据。小惠的媽媽來自印尼,常做一大碗醬料放在餐桌上,每天只吃醬配饅頭、醬配飯,小惠是班上最瘦小的學生,抵抗力弱,常常感冒。



小惠卻說:「醬配魚,超好吃喔!」她沒吃過漢堡、披薩或排骨便當,只要有媽媽做的醬料配爸爸抓的魚,她就很滿足了。



晚上吃罐頭配飯 身高體重不如人



一名偏鄉國小校長感慨,孩子的午餐還能由學校照料,但晚上回到家後,常常就吃得不正常。調查發現,近半數弱勢學童晚餐常以罐頭當配菜,近四成經常以稀飯當主食。



兒盟調查也發現,弱勢學童長期營養不良,平均體重比一般學童少二.六公斤、身高矮二.四公分。



兒盟正發起「弱勢家庭兒童脫困基金」募款,盼各界幫助弱勢孩子長大。相關資訊可電洽(02)25505959,或上兒盟官網查詢http://www.children.org.tw/


面對這樣的報導身為母親的我們都會很心疼吧!!


如何有效的去幫助這些孩子??


當這樣的調查出來是否政府單位該建檔出來??


捐款是否真正的落實的去照顧這些孩子?並不是說質疑


而是如果有了調查名冊若屬實..該要整合政府和學校讓社


會救助的資源..真正的能去幫助和輔導!!而不是很攏統的需要捐助金錢~孩子的吃飯錢並不需要很多多的是基金會的行政人事費用!!如果能發揮社區的功用..愛心媽媽的幫忙


我想….或許能更有效的幫助這些孩子!!


我們不知道這些偏鄉的孩子是哪些區域??在花蓮..台東政府可是花了很多錢在<小耳朵>上面錢該花在哪裡??


我認識任教於某體校的老師她就為了捍衛錢不該給家長


因為他們總是拿去買酒喝….???


所以該如何去幫助這些孩子??該思考出更具體的方法..


讓愛心人士真的覺得有幫上忙而願意拿出錢來捐助!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