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胎便作怪!懷孕期間少吃辛辣油炸食物
更新日期:2010/07/02 16:00 楊格非/台北報導
產後,孕婦便便不順、口乾舌燥。寶寶則是哭鬧不休,不容易安撫,這可能胎毒未清!醫師提醒,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應儘量少吃辛辣和煎炸食物,懷孕後期多吃新鮮蔬菜瓜果、牛奶、多喝水、多吃五穀雜糧,只要大便通暢,就不怕胎火上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中興院區主治醫師王惟德指出,胎毒是中醫兒科常見胎疾之一,多發生於小兒出生半年之內,特別是三個月以內,多由媽媽孕期受火毒之邪而傳至胎兒。
一名媽媽產後排便不暢,大便偏硬,甚至覺得出現痔瘡,口乾舌燥,小便也比較黃。到了夜裡,小孩哭鬧不休,又不容易安撫。睡不好,心情煩躁,最後求助於中醫師。
經過診斷,辨證為熱毒津傷,建議以「增液湯」、「合黃連解毒湯」治療。一週後,母親便秘情形改善,寶寶臉部溼疹也有明顯變少,晚上好睡,多數能一覺到天亮。
「這應該是媽媽體質改善了!」王惟德解釋,小兒在母腹中借助母體氣血所養,生長發育成形,母體有病,必影響到胎兒。出生後,母乳哺育,母親身體狀況也會波及胎兒。
王惟德指出,幼兒胎毒症狀包括發熱、面紅、眼睛紅、眼屎多、濕疹、大便又乾又硬,小便黃等,這些都是體內熱毒所導致。主要原因在於胎兒出生後,臟腑柔弱,功能發育未完全,難以抵抗外來的各種干擾。
在親友介紹下,許多家長餵食寶寶甘草、黃連、牛黃等中藥材,事實上,這些中藥對嬰兒健康不利,黃連味苦性寒易損傷嬰幼兒的胃腸功能,影響消化、吸收。
牛黃是食草動物的膽石,味苦,性涼,不宜單味服用,且來源品質不穩定。王惟德提醒家長,亂服中藥,恐將對胎兒、新生兒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最好的作法為交由專業中醫師,根據病人體質特性,調理體質,拿捏用藥輕重與服藥時間,為病人健康把關。如果寶寶出現濕疹,可視情況輕重給予嬰兒油或凡士林類油膏塗抹,並減少暴露於冷空氣中。
至於母親部分,哺乳期間忌吃花生、奇異果、海產貝殼類、雞蛋以及辛辣食物,同時還要避免飲酒。母乳的蛋白質適合人體吸收,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抵抗自然界的這些干擾,增加適應環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