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吸血蠓的分別



吸血蠓(俗稱小金剛)


和蚊子經常叮咬人及其他脊椎動物。投訴被昆蟲叮咬的人通常把吸血蠓誤認作蚊子。這一期就吸血蠓與蚊子的生態和對公眾衞生的影響作出比較,以展示兩者的異同。




















































 



蚊子



吸血蠓



分類學上的類別








綱:昆蟲綱
目:雙翅目
科:蚊科











綱:昆蟲綱
目:雙翅目
科:蠓科





生命周期










完全變態:













 

成蟲





幼蟲












完全變態:















成 蟲





幼蟲





繁殖生境





常見於泥土或濕潤土壤的表面





棕色或黑色



產下時呈白色或帶黃色(其後轉為黑色)



幼蟲



水棲;
身體明顯分為不同部分



水棲或半水棲;
除頭部外,身體各部分並不明顯



成蟲體積



210毫米長



14毫米長(肉眼看約為成蚊體積的一半)



成蟲形態



體形細長;
腳長;
喙長



體形健壯;
腳粗短;
喙短



雌性成蟲



具刺吸式口器;大部分吸血



具刺吸式口器;有些會吸血



飛行能力



一般飛行能力強(可飛離滋生地達2公里)



一般飛行能力弱(一般只能飛離滋生地少於100)



對公眾衞生的影響



是傳播疾病給人類的重要病媒,可傳播例如瘧疾、登革熱、日本腦炎等疾病;
叮咬可導致不適



一般而言不是傳播疾病給人類的重要病媒,但有些蠓可把寄生蟲及病毒傳給人類;
叮咬可導致不適



防治方法



清除積水或流動緩慢的水以免招惹成蚊,這樣可令蚊蟲無法滋生;
施用殺蟲劑可滅蚊



保持土壤表面乾爽,清除腐爛植物可防蠓滋生;
定期修剪生長茂密的植物,有助保持土壤表面乾爽,減少可供蠓歇息的地方;
施用殺蟲劑可滅蠓



進入夏季,人們在戶外活動時,常會被一種十分細小、黑色的昆蟲叮咬,之後引起局部皮膚奇癢無比,相比被蚊叮咬而造成的不適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那昆蟲體型細小,在本港普遍被稱為"蚊滋仔"


"蚊滋仔"其實是雌性的吸血蠓(音 懵),屬蠓科昆蟲,與蚊和蠅同是雙翅目,但不同科;吸血蠓通常是黑色或深褐色,在國內又稱"小咬""墨蚊"。吸血蠓比吸血蚊細小得多,體長多在二毫米左右。根據食物環境衛生署防治蟲鼠事務諮詢組的紀錄,本港有36種蠓。吸血雌蠓叮咬會引起皮膚丘疹、非常痕癢,亦可能傳播乙型腦炎病毒等20多種病毒及蟠尾絲蟲、肝囊原蟲等10多種寄生蟲病,而且在市區公園和校園十分普遍,被侵害的人數眾多,必須正視問題。 


為什麼被吸血蠓嚴重滋擾的地方多是公園或校園花圃附近?反而在野外較少?這與蠓的生活習性和我們的園藝管理方式有關。雌蠓常於濕潤土壤的表面產卵,幼蟲生活在腐敗有機物、腐敗的樹葉中或潮濕沃土中,成長期約為三十天。而成蠓平時多棲息於以草坪、樹林、竹林、雜草、洞穴等避風和避光處,當溫度、光線適宜,無風晴天,常有成群的吸血蠓集體活動,攻擊人群;所以植物生長茂盛、泥土表面腐殖質多、而且常常保持濕潤的地方,就是蠓棲息繁衍的好地方。多數的花園管理者都想在有限的空間種植最多的植物、做到最高度的綠化,但卻造就了絕佳的環境讓成蠓棲息,同時多會種植生長快速的草本開花植物,以致花園要經常澆水,另外,絕大多數園藝工人都會用每天噴灑方式澆水,使泥土表面長時間保持濕潤,為蠓的幼蟲提供了絕佳的成長環境;最後,本來用作休憩的花園就成為大量培養吸血蠓的溫床。


要減少花園滋生吸血蠓,要從園藝管理方法入手,可以嘗試下列幾個方法:


1. 減少栽種要經常澆水的草本花卉植物,改種不用經常澆水的木本植物和耐旱植物。


2. 盡量避免使用花盆栽種植物,因為花盆要經常澆水,令泥土上層長期濕潤,有利吸血蠓幼蟲滋生。盡量將多個小花盆合併為一個大花盆,或者改用花槽,以減少澆水頻率,令泥土表面部份時間乾涸,使吸血蠓幼蟲難以生存。直接種在土地上的灌木和喬木,基本上是可以長期不澆水的。


3. 因應季節和天氣,花槽和花盆的植物只作適量澆水,不必全年天天澆水。


4. 應採用「水量大、次數少」而非「水量小、次數多」的澆水方式。


5. 要針對性地向需要較多水的草本植物澆水,避免每天將花園每吋土地噴灑一次。


6. 清除地面上不必要的遮蓋物,以免泥土表面長期保持濕潤。


7. 經常掃除在地面、暗角積聚的落葉殘枝。


8. 清除或疏減不必要的茂密植物。


 


炎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